投資最重要的事 - By Howard Marks
這本書是今年五月的時候買的。當時COVID-19的疫情還正在全球散佈中,我想利用在家時間多補充點金融相關的知識,所以才買了這本書。本以為這本書包含較多實戰相關的經驗分享,想像自己讀完之後就是大拿,可以跟金融界大老們踏入一樣的思想世界。但是讀完之後,感覺比較像是一本心經,告訴你在進行投資的時候,正確的職業投資者的思維應該是大膽且謹慎,同時有勇氣去相信自己的研究結果,並徹底執行。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 陳琦貞
什麼都不想聽 誰都別問
我早已下定決心 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
目錄
- 第二層思維
- 投資與風險的迷思以及錯誤觀點
- 經濟繁榮衰退的週期
- 總結
第二層思維
何謂”第二層思維”?
第二層思維指的就是敏銳洞察力。當其他的投資者因為某個新聞或是經濟政策作出了他們的最佳判斷,你是否可以這些投資者共識性的預測進行進一步的預測,並藉此成功獲利。比如說:
>
第一層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我要買他們的股票!
第二層思維說:這是一家好公司,看來大家都會買他們的股票。但是這樣會因為需求過高,短時間內推高估價與定價。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第一層思維說:股票分析師說,這間公司的利潤會下跌,賣出吧!
第二層思維說:股票分析師說,這間公司的利潤會下跌。但是我看來,利潤下跌的會比預期的少。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而拉升股票。買進吧!
洞察力是可以透過訓練而獲得的。就如同寫代碼寫久了,我們可以預期客戶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 打棒球打久了,可以從投手的姿勢判斷出是什麼樣的球種一樣。當我們遇到一條新聞,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的反應,來判斷大多數的投資者會怎麼做,藉此來預判斷我們可以如何從這樣的市場情勢下獲得利益。
我以前讀過相關的統計相關書籍裡(書名忘記了),有一個很好的故事來說明第二層思維在投資這方面的領域的重要性:
在1986年4月26日,俄羅斯境內的車諾比核電廠正進行的一項試驗造成功率劇增,導致反應爐毀壞,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投在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遭到嚴重的核污染。當某一個分析員聽到了這個消息,立馬就去研究了車諾比的文件和紀錄,買了馬鈴薯的期貨。為什麼買了馬鈴薯的期貨呢?
原來,這位分析員發現了,車諾比附近有大量的馬鈴薯農場,而馬鈴薯又是俄羅斯人的主食。所以當車諾比的核電廠爆炸後,輻射外洩,導致附近的農作物受到輻射污染而無法賣出,只好從國外進口更多的馬鈴薯以供俄羅斯國內的人食用。當年有限的馬鈴薯供給,加上俄羅斯突然劇增的需求,造成期貨市場上馬鈴薯的價格大漲。
當然,第二層思維不僅只是你要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你更需要了解所有相關的知識,花相當多的時間來研究相關的資料以及文獻,才能夠有足夠的知識來進行正確的判斷。而那些不了解第二層思維的投資者,則是本能地對所有的第一手信息進行交易。說到底,是沒經驗的投資者和有經驗的投資者在獲取的信息上的不對稱。
投資與風險的迷思以及錯誤的觀點
風險較高的投資意味著?
許多人投資者認為,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就要承受更高的風險。
這個概念是沒錯的。但是 $n \rightarrow p \ne p \rightarrow n$ 。承受更高的風險並不代表一定會獲得更高的收益。風險較高的投資意味著:
- 你較有可能會獲得額外的收益
- 你較有可能會獲得額外的損失
以往的傳統風險-收益曲線圖,通常會帶來誤解,讓人覺得,只要承受更大的風險,就會獲得更大的利益。但是在本書中,作者霍華德清楚地說明了,承受更大的風險,只是代表你更有可能獲得或是損失你的收益。而獲得的收益並不一定和你所承受的風險成正比。
傳統風險-收益曲線圖 | 實際發生的情況 |
---|---|
風險高不是必然代表收益高
投資風險主要源自過高的價格
『買這隻的風險很高喔!最近市場不好,買這隻很可能會大跌…』
其實風險並不在於投資的資產價值下跌,而是你在過高的價格買進了某個資產。讓人以過高的價格買進資產的主要原因,往往源自投資者過度樂觀,懷疑不足,以及風險規避不足。
過去幾年裡,資訊極速進展發達。任何公司或股票相關的信息可以很快地獲知,相關的風險研究隨時隨處都可以看見。投資者中會開始流傳一段”無風險“的神話:
- 次級房貸之後,所有的機構都對這種風險有了瞭解,所以不太會再次發生
- 風險已經因為全球化而在世界各地分散,而不會地域性的集中
- 投資的工具以及平台已經被更廣泛的給到世界各地的投資者接觸並接受,已經不再是精英階層的專利了
- 計算機,數學模型,風險模型的發展已經快速發展,將風險慢慢地消滅減少了
- …
注意,風險是只會被轉移,而不會削減的。所以當你在購買投資產品的時候,你所認為的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其實表面所看見的風險早已經被大型投資機構轉移到你看不見的地方了。
比如,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近來也越來越受歡迎。大家都認為,選擇“高質量”的公司股票來進行投資,風險一定會更低。但是這所謂的“高質量”公司經常被投資者過度追捧,所以常常會在檯面下被大公司在投資機構之間進行了高價/量大的交易,進而大幅影響了股價,影響了你投資標的的質量。
投資者的工作是以營利為目的並聰明地承擔風險。能夠出色的做到這一點,是最好的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區別
經濟繁榮衰退的週期
鐘擺
六年,十年,是投資者公認的一個經濟上的循環。這個週期包含著一個高點,一個低點。但是在低點—>高點—>低點中間,發生了些什麼事情呢?
這本書裡面很清楚的說明了,其實每個高點低點之間,都是有清楚的一個傾向和信號的。
信貸擴大(經濟上升)週期:
- 經濟進入繁榮期
- 資金提供者增多,資本基礎增加
- 壞消息極少,因此貸款風險與投資風險似乎已經減少
- 風險規避消失
- 金融機構開始擴大業務 - 確切的說,提供更多的資本
- 金融機構透過降低必要收益(如降息)降低信貸水平,為特定交易提供更多的資本
- 最終,資本提供者開始為不具備資格的借貸人和項目提供資本
開始逆轉。信貸縮減(經濟下降)週期:
- 損失導致借款人開始迴避
- 風險規避增加,伴隨著利率,信貸限制與條款的提高
- 可得資本減少 - 在週期谷底,只有資質好的借款人才能借到資本
- 企業迫切需要資本,借款人無法展期債務,導致債務違約及企業破產
- 這一連串的過程導致並加劇經濟萎縮
- 到了谷底之後,又回到了信貸擴大第一條
Joel Greenblatt 將這一連串當作一個鐘擺來比喻。多數的時候,鐘擺處於上升或是下降的情況。同時,鐘擺在兩邊端點的時候,擺回的加速度是最快的。這也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投資者在大衰退的時候總是損失很多。因為人總是對於這麼突然的轉變來不及反應,來不及做風險規避。
耐心等待機會
面對在這樣的週期下,書中提到作為專業投資者並不是應該在經濟低靡的時候積極四處尋找投資機會。比起放寬標靶的大小來找尋更多相對好的投資機會,縮小你的準心來精準狙擊每一個機會是更為重要。
Joel Greenblatt說:專業投資者最難掌握的技能之一,就是:日復一日的工作,卻一無所獲
書中寫到,巴菲特曾在 Berkshire Hathaway 基金的1997年年報中提到了棒球員泰德. 威廉斯。曾經17次入選全明星賽,生涯打擊率3成44,521支全壘打。重要的是,他的生涯上壘率達48%為大聯盟紀錄。他在『擊球的科學』一書中寫到,他將好球帶分成77個球般大小的區域,並了解在哪個區域才是最佳得擊球區域,只可惜棒球員不能整天期待投手投出最佳位置的球,這個比賽是有三好球三振的。
相對於棒球員,投資者在這方面是佔有優勢的。投資者可以一直等待著無限個好球飛進好球帶而不揮棒。我們只需要等一個好球:飛進最佳擊球點的好球。
有很好的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分:投資者的工作是抓住迎面而來的機會,而不是憑空創造機會。
切換進攻與防守
投資與足球其實共同分享著同一個中心理念:進攻和防守是一體的。在牛市時,我們可以更積極的去尋找被低估的股票來增加收益; 相對的,在熊市的時候,我們則是選擇防守。減低交易的次數,藉由花更多的時間來研究並閱讀,主動提升交易的成功率。
但是投資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記得進攻時為防守做好準備,防守時為進攻佈局。
記得:40% 的下跌,需要67%的上漲才能回到原點
市場群體走勢
我們應該如何找出過熱指標,並知道何時應該進攻或是防守呢?世界上的所有學者和經濟學家花了不知幾百年,仍舊在尋找不同的指標,論文,趨勢,事件來更清楚的找出熊市和牛士的分界線,這些研究至今仍在持續地進行中。我們該怎麼辦?
書中寫道:
我們不可能知道過熱的市場將何時冷卻,也不可能知道市場將何時止跌上漲。
不過,雖然我們不知道將去向哪裡,但我們應該知道自己身處何方。
我們可以透過周邊人的行為推知市場處在週期中的哪個階段
翻成白話就是:我們只能靠著多閱讀,多看新聞,去了解情勢來調整我們自己的投資策略。
自求多福吧~~~
總結
需要勇氣
投資者需要勇氣去挑戰傳統思維及市場大眾。當你找到你確信的低價股票和最佳買進時機,去吧!當你被大眾思維(Herd behavior)所影響了你的決定,那麼你先前所花的時間和所做的研究都會白費並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你的投資利潤的。
承認運氣的成分
承認你的投資成功有部分是來自於運氣吧!
除非你有你的投資方程式可以重複地獲取成功,那麼你的部分收益還是部分來自於運氣(其實就是風險)。持續學習和持續實驗,提高你的打擊率。
玩俄羅斯轉盤賺來的一千萬美金,其價值不同於靠辛勤努力和嫻熟的技術賺來的一千萬美金
兩者的金額相同,能買相同的東西,對會計師來說,他們完全相同。
但前者的隨機成分比後者高,性質也很不一樣
Fooled by Randomness: 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in the Markets』 - by Nassim Nicholas Taleb
正確的看待風險
不是無限制的要求高利潤,記得第一節看到的圖片嗎?風險包含了發生機率與影響規模大小。就算遭受風險的機率極小,但遭受的損失也可能是極大的。典型的投資者對於自己收益的態度應該是:
我需要8%。不過,我更樂意得到10%。12%更加不錯,但是我不會想要更多了,因為這樣會加大我無法承受的風險。我不需要獲得20%那麼多。
廢話完畢